2020年高企認定(申報建議)
2019年高企申報審核愈加嚴格,認定規則細化、量化,同時加入大數據比對檢測等方式進行申報管理。那么等明年開始才開始著手準備2020年高企申報那肯定為時已晚,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必須提前至少半年開始規劃,準備申報材料。
申報系統有何變化
1、II類知識產權只能用一次自動對比檢測
知識產權板塊添加了“是否以前使用過獲取高企資格”檢測II類知識產權重復使用;另外,取消了知識產權跟主營產品的相關性描述要求。
2、新增人才類別
人員板塊增加“千人萬人計劃人員及科技獎人員”填報欄。
3、加強高新產品及項目的核心技術描述
項目板塊、高新產品部分新增加項目核心關鍵詞描寫要求。
4、突出高新技術產品認定及佐證
成果板塊突出展示項目、專利、成果、高新產品的關聯性描述、佐證等。
5、基本信息增加經營范圍
企業基本信息板塊要求填報企業的經營范圍及企業簡介,檢驗申報領域與經營范圍符合度。
2020年政策及評判標準預測
1、知識產權申請時間限定在申報期的三年中,打擊集中突擊堆砌知識產權。
認定評審科技創新事項發生時間以申報前三年為主,佐證科技創新的科研項目、知識產權必須發生在這三個年度;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知識產權不予計分,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如企業所有知識產權獲證的時間都是同一時間段,會被質疑為臨時包裝,不被認可或分數極低。
企業系統填報的軟件著作權,區級組織現場考察時要求企業必須進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與系統提交的軟著申請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演示人員必須是參與本項目的研發人員。部分地區要求對軟件的源碼進行修改,及功能確認。
2、通過大數據對比企業財務數據,杜絕財務作弊。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即企業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企業財務報表、研發投入專項審計報告中的企業研發費用數據要求一致。
企業核心高新技術產品(服務),須提供對應的合同、發票、知識產權證明。
數據不一致有被否決風險,出具數據不一致說明有不被采納的風險。
3、加強抽查審核,不按照要求填報數據有被取消資格,追繳獎勵的風險。
2019年通過抽查陸續取消了多家企業的高企資格,還處罰了部分企業,2020年該政策將會進一步加強。特別是規上工業企業享受高企政策獎勵、享受高企優惠資格與企業是否填報工業直報系統B203企業研發投入掛鉤。
以上預測僅作為2020年申報高企認定的參考,最終政策以主管部門最新文件為準。
2020年申報高企工作建議
1、布局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申請時間較長,發明專利申請周期為2年左右,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周期為8-14個月,軟件著作權申請周期大概兩個月。關于是否企業究竟如何搭配知識產權類型,主要還是依據企業的產品/服務的技術要點在哪里確定。高新評分標準中,有將近70分評分直接或者間接的與知識產權掛鉤,毫不夸張的說,知識產權布局得好與不好,直接影響高新認定的結果。
準備在2020年新認定(或復審)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請檢查相關知識產權申請(轉讓)審批進度,盡量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2、梳理財務數據
財務數據指標是高新評價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也是企業可以通過提前梳理準備從而獲得高分的一個部分,屬于可以無需增加其他成本就可以提升評分的利器。高新評價體系中財務指標分為銷售收入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另外一部分是研發費用占比,建議各位企業朋友們盡早提前規劃,避免不應該的失分,從而提高高新認定通過率。
企業除了要注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三表一致”,還要注重報表的規范性。主要做好企業申報數據與統計部門一致性審核;企業申報研發費用與申報稅務部門研發費用一致性審核。提前做好,對于申報認定以及認定后獎補、抽查都很重要。
3、理清人員關系
人員關系也是高新認定中的重要部分,公司總人數如何界定?兼職人員算不算公司人員?哪些人員屬于科技人員?哪些人員屬于研發人員?人員比例是否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該如何去調整?這些人員關系問題都是需要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準備工作中去整理清楚的。
認定條件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比例要在10%以上。
4、規劃好研發項目
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完善的研發機制,可以滿足持續研發的過程。確定研發項目名稱、所屬高新領域、數量和研發時間段。同時,配合研發輔助賬歸結研發項目費用。
立項是科技創新基礎。組織與制度是軟性得分項目,越來越被重視。
5、注意合規性風險
企業納稅信用等級核實;
企業填報國家科技統計報表規范性審核;
企業誠信、行政處罰、違規等情況審核。